社交记录之三:何时淡出一段关系;二次元社交
之前看到过一个想法让我感触颇深,内核是这样的:比如说我特别喜欢会打音游的女生,那我应该做的就不是去四处寻找一个,而是努力向已有的朋友种草,让她们也进入音游圈。
这其实反映了一种主动的社交思维,重视对朋友的影响力来合作共赢,而不是贴着求人家和自己交朋友,只为了一些自己看重的特质。反思我之前的一件经历,我觉得我在这方面做的仍然不是太够。
朋友Z是我的初中同学,性格非常跳脱,成绩尚可。他进入高中后突然开始厌恶学校,请了一年长假,也变得二次元起来。他凭借着充裕的时间,出cos甚至于kig,玩二游,每次我陪他出去,都为会有很多人叫“老师”并且找他“扩列”“集邮”感到非常羡慕。换句话说,这种社交能力,以及与我们苦逼高中生截然不同的性格特质就是我欣赏和看重的。
1月,我邀请他和其他数位初中同学一起吃烤肉,但他却只吃生菜。我和同学开玩笑说,你吃再多生菜,还是得让他AA的。矛盾就这样出现了。他认为,我们是看重钱财的“不义之人”,不值得再与我们交朋友,于是夺门而去。
运用文章开头提到的思维,我更好的解决方案是重新审视利弊,我是否真正需要一个带有这种特质的朋友?若是,尝试进行少量挽留后,我可以去q,w群中抽奖,或者干脆在社媒中发一些贴文吸引来一些,毕竟死宅二次元又不少见。唯一值得顾虑的是,我没怎么进行过大群社交,不过这个能力也是可以锻炼出来的。
当然,仔细想想我也并不是特别需要一个这样的人,虽然我的账号里表露出了一些对二次元的向往。二次元和虚拟社交很类似,而关于虚拟社交我早就写过一篇文章审视和思考过了。(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69953972/answer/1905689286147278063)
它搭建起的社交共同话题单一而浅薄,人们的深层需求不只是我们有同推,玩同一个游戏,或ta的cos出的好看,而是性格贴合,否则就会爆发矛盾导致关系的迅速破裂,我所经历的就是其的鲜明反馈。唯一的利用点在于利用简单的打开话题方式,充当信息输入加速器,迅速经历和见证人生百态,有助于个体深入了解社会,但这需要时间,我缺乏时间。
社交无非追求的是理性的信息交换和感性的情感填补。如果在感性上存在负面作用,甚至大过理性上的作用,那淡出就是一个更好的选择。可惜6个月前我还没有开始做知乎,也不知道这个道理。
我所做的是大量挽留,并借助中间的朋友S与我们双方都关系不错的前提,努力弥合这场关系。然而,难得的一次重聚,他却指着我的鼻子开骂,6个月过去他并未回心转意。因此,虽然没有在最早的时候做到止损,现在止损也是不错的选择,毕竟“沉没成本不参与决策”。
我开始做知乎后最大的改变就是,应用了向上心态,多思考自己“应该怎么改进”,在社交层面这能向外散发吸引力;同时一次次的主动发起话题也让我体会到了积极式社交的好处。我想这个方针应该没有错,也希望在将来这能给我带来一些协作共赢的体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