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+第一章:界定难题&现象总览
前言
Q: 这篇文章包含了什么?
A: 药物滥用【od】的成因,本质;于中国,药物滥用者的危机,对此的社会归因批判,救助实践的方法论。
虽然文章的主题是药滥,但也指出和分析社会局限性,其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:普遍精神问题,加剧生存危机,救助走反方向。
文章分章节发布,暂定七章以及两则数据报告,已大体写作完成。当然,如果评论区有insightful的反馈,笔者一定会及时修改已有的表述和后文内容,做到客观深刻。
Q:这篇文章凭什么称作白皮书?
A:这应该是知乎上关于这个话题最严肃,详细的一系列文章了。笔者并非od者,但已经观察药滥一年,和许多od者展开过交流。我想这篇文章能够综合起正常人和药滥者的视角。并且文章的一些观点应该有一定独创性,尤其是后面的部分。
Q:我没读懂怎么办?有没有大纲?
A:很正常,感谢你尝试理解这一现象。药物滥用是复杂的,我帮你梳理个逻辑链条吧。
常被od的右美沙芬等药物除了有止咳效果,还有SSRIs类抗抑郁与解离效果。社会问题导致了精神问题,心理和医学无能为力,部分人通过od来解决问题。od和吸毒太像,形成了社会误解,引发了oder生存危机,开始恶性循环。虽然社会话语有偏颇成分,但od仅仅是权宜之计,危害性大,需要停止。目前宏观上的做法难以解决问题,我们要努力把做法落实到个人。
一. od的定义和问题严重性
1.1.1 od的基本定义
od【overdose】在社区中存在界定不清的问题。overdose意为超过剂量服药,是常提及的“药物滥用【drug abuse】”的子集。
药物滥用包含了利用药物自杀和犯罪,且通常是非法的。od则更多地强调利用药物进行类似烟酒的娱乐和缓解,使用的药物以OTC的完全合法的药物居多。
即使我们将目光放到药物滥用上,也会发现它同样界定不清。我们分不清什么是药物,也分不清什么是滥用。
例如,γ-羟基丁酸是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天然生成的物质,它曾经被当做一种药物,但现在在大多数国家被认为是毒品。那么,它究竟应该是什么?
因此,草率地将药物滥用或者od归纳为吸毒,是极为不妥的。
多少剂量是滥用,也不存在一个客观的标准;滥用的目的是产生某些特殊药效,而这因人而异,也是主观性极强的。你有办法确定一个人是否一定酗酒了吗?如果不行,那这个问题人们一样无法解答。
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,我们将od的定义限制在:
- 主动且自愿服用物质【排除了不知情或被迫的情况】
- 目的是 A. 心理因素(如缓解抑郁) B. 趋乐因素【排除了医用滥用(过量服药以达到加速治疗等目的)&自杀&犯罪】
- 使用的物质于药理学上有精神影响能力,但烟酒除外。【尼古丁与乙醇固然拥有心境改变能力,但社会历史与传统给予了其无罪性。尊重传统。】
1.2.1 od是跨国界问题
原产于日本的游戏NEEDY GIRL OVERDOSE在中国获得了大量影响力。其中涉及了药物滥用内容,游戏是社会的反映,足以证明在日本该现象也有一定的严重性。
日本社媒上也有防治药物滥用组织,利用卡通动物形象,展开生动具体的od危害宣传。而我国在这方面暂时落后,社会关注仍然不足。
非洲有止咳糖浆成瘾,外国软毒蔚然成风,其实这些也和药物滥用脱不了干系。
这些足以证明,药物滥用与背后的心理问题是时代和社会的局限性之一,范围广大,各国无法独善其身,也绝不能予以轻视。(拓展阅读D8. 2008 年以来青少年自杀率上升的多种原因)
1.2.2 od人数多
让我们用数据说话:
金刚烷胺是一种常用于od的药物,在临床上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(并不常用),因此该药的购买量具有一定参考价值。下图截取了某宝中该药的月购。
经过统计,某宝中的总购买量在7000左右。某多和送药渠道也是常见的购买渠道,这里假设三个渠道的购买量相等。因此月总购买量在20000左右。
【附录2】中统计到,服用金刚烷胺的oder约占50%。因此我们可以粗略统计出中国oder的总量在5w左右。
当然,如果我们采用愈美片这一最为常用的od药品,得出单平台销售量达到了惊人的63000。假设其中只有20%用于od,能得到oder的总数在7w左右。如果假设为50%,(感冒药真的会有人吃这个吗)则能得到19w的结果。数量还是比较惊人的。
1.2.3 od对个人危害大
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皆是如此(但远小于毒品)。
心理上,从核心药效“解离”进行分析,od可以认为是对现实问题的逃避(会在3.1详细解释)。但是让一个人摆脱糟糕的精神状态,实践性的积极面对和争取才是真正必需的:一个人伤害了你,你要去回击;一件事情打击了你,你要去反思和改进,而不是用od来自我麻醉。od因此与解决问题完全走反了方向,它的标签可能反而会加重霸凌和歧视;同时长期使用,会致使路径依赖,处事上表现为习得性无助,个人就失去了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,而进一步加剧心理负担。
生理上,od的杀伤力不遑多提。以右美沙芬的副作用举例:
- 诱发失忆、思维抑制、呼吸抑制(解离的类麻醉效果);
- SSRIs撤药反应,诱发忧郁(SSRIs抗抑郁通用副作用);
- 呕吐、胃溃疡,造成窒息风险(氢溴酸配合成分);
- 排尿困难、时间空间定向力下降;
- 记忆力衰退、认知降低、精神病性症状;
- 四型超敏反应;
- 急性躁狂,皮肤脱水、毛细血管脆化(血清素综合征)
事实上,只要在网上多逛逛,就会发现很多因为od中毒,以至于住院的典型。
既然有那么大的危害,是什么让oder铤而走险,选择od呢?我们接下来将分析导致od的社会土壤与od的心理本质。